技术文章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蓝景生物毒性检测仪的 “生物毒性暗室自动升降检测装置” 有何创新点?
传统发光细菌检测需手动开盖放入样品,操作过程中环境光(如实验室灯光、自然光)易侵入检测腔,导致发光菌的微弱荧光信号被强光噪声掩盖,尤其在野外强光环境下,检测误差可高达 30% 以上。
创新机制:
暗室采用双层遮光材料(内层黑色漫反射涂层 + 外层铝镁合金避光罩),光透射率<0.01%,构建接近绝对黑暗的检测环境;
检测时暗室自动下降闭合,形成独立光学腔体,完-全隔离外界光源;检测完成后自动升起,便于样品更换,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,避免操作漏光。
技术价值:
发光信号稳定性提升 5 倍,检测重复性(相对偏差<1%)达到实验室级光谱仪水平;
解决野外检测 “强光干扰" 痛点,可直接在阳光下完成检测,拓宽应用场景(如河流现场采样点、露天工业废水池旁)。
专-利光学结构:暗室内置抛物面聚光镜与硅光电倍增管(SiPM)的垂直耦合系统,发光菌培养皿置于聚光焦点处,确保荧光信号以最短路径(<10mm)直达检测器,光收集效率提升至传统开放式结构的 8 倍。
抗干扰能力:采用脉冲式检测光源抑制技术,在暗室闭合后触发毫秒级检测周期,同步抑制环境光的瞬态干扰(如相机闪光灯、手机屏幕光),即使在临时光照环境中也能保证数据准确性。
暗室全封闭环境使检测灵敏度提升 5 倍(最-低-检测限达 10⁵ CFU/mL),同等发光强度下,菌液用量可减少至传统方法的 1/5;
配套微型比色皿(容积 0.5mL,传统为 2.5mL),进一步降低单次检测菌液消耗,耗材成本从传统方法的20 元 / 次降至4 元 / 次。
经济价值:以日均检测 10 次计算,年节省菌液成本约5.8 万元(传统方法年成本约 7.3 万元 vs 本仪器年成本约 1.5 万元),3 个月即可覆盖设备采购差价。
恒温暗室设计:暗室集成微型温控模块(精度 ±0.5℃),检测过程中维持菌液温度在 25±1℃(发光菌最适温度),避免开盖操作导致的温度波动(传统方法温度波动可达 ±3℃),减少因菌活性下降造成的重复检测损耗。
机械结构创新:暗室升降由步进电机 + 精密丝杠驱动,定位精度达 0.1mm,配合光电传感器实现 “检测开始→暗室闭合→数据采集→暗室升起" 全流程自动触发,无需手动开关暗室门,单次检测操作步骤从7 步简化为3 步(放样品→点击检测→取样品)。
防夹样保护机制:内置压力传感器,检测中若检测皿未正确放置,暗室自动停止下降并报警,避免机械损伤,设备故障率降低 90% 以上。
样品类型适配:暗室高度可通过软件自定义(5-30mm 可调),兼容不同规格的检测容器(如比色皿、离心管、微孔板),尤其适合高通量检测场景(如科研机构批量毒性筛查),单次可同时检测 24 个样品,效率提升 3 倍。
检测精度:达到实验室级荧光分光光度计水平,满足国标与国际标准对数据准确性的严苛要求;
成本效益:颠-覆传统 “高耗材依赖" 模式,为中小型企业与基层监测单位降低技术应用门槛;
场景拓展:使发光细菌法从 “实验室专属" 走向 “全场景适用",尤其在应急检测、野外作业等场景中展现不可替代性。
TEL:190536056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