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chnical Articles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守护 “最后一公里”:微型水站与水环境治理升级

守护 “最后一公里”:微型水站与水环境治理升级

更新时间:2025-09-10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3

水环境治理的 “最后一公里",往往藏在不起眼的小河沟、池塘、景观湖中 —— 这些分散的小微水体,既是群众最易感知的环境单元,也是污染治理的薄弱环节。水质微型站的普及,正在让这些 “最后一公里" 的监测从 “空白" 变为 “可控"。

1.jpg


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,微型站的作用尤为关键。它能监测溶解氧(DO)与氧化还原电位(ORP)的昼夜变化:当 DO 持续低于 2mg/L、ORP 为负值时,标志水体进入黑臭状态,需立即启动曝气增氧。某城市的 10 条黑臭内河安装微型站后,运维单位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曝气时间,能耗降低 40%,黑臭消除效率提升 20%。

农村水环境监测同样受益。传统方法难以覆盖分散的农田沟渠、养殖池塘,而微型站的低成本(仅为传统自动站的 1/3)使其可批量部署。某农业县通过在 50 个池塘安装微型站,发现养殖废水排放导致总磷超标,据此推广生态沟渠净化技术,水产养殖区水质达标率从 60% 升至 90%。

8.jpg


对饮用水源地的末梢保护,微型站提供了 “最后防线"。在水厂取水口下游 1 公里处设置监测点,可及时发现管网泄漏导致的水质异常。某水厂通过微型站监测到浊度突然升高,追溯发现是新铺设管道的泥沙未清理,避免了不合格水进入居民家中。
守护 “最后一公里",是水环境治理精细化的体现。微型水站用技术普惠,让每一处水体的健康都能被看见、被守护。


欢迎您的咨询
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
扫码加微信
版权所有 © 2025 山东蓝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  备案号:鲁ICP备20002943号-10

TEL:19053605661
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