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环境治理的 “最后一公里",往往藏在不起眼的小河沟、池塘、景观湖中 —— 这些分散的小微水体,既是群众最易感知的环境单元,也是污染治理的薄弱环节。水质微型站的普及,正在让这些 “最后一公里" 的监测从 “空白" 变为 “可控"。
农村水环境监测同样受益。传统方法难以覆盖分散的农田沟渠、养殖池塘,而微型站的低成本(仅为传统自动站的 1/3)使其可批量部署。某农业县通过在 50 个池塘安装微型站,发现养殖废水排放导致总磷超标,据此推广生态沟渠净化技术,水产养殖区水质达标率从 60% 升至 9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