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文监测场景中,传统便携式流量计常因 “单次测量 - 手动记录” 模式导致数据碎片化。MQ60 型号搭载的连续测量功能,通过硬件升级与算法优化,实现了从 “离散采样” 到 “过程追踪” 的效率飞跃。
1. 连续测量的技术实现路径
该功能基于三大核心升级:
硬件层面:采用低功耗 STM32H7 处理器,运算速度达 480MHz,可支持每秒 10 次的数据采集;
算法层面:内置卡尔曼滤波算法,对连续液位数据进行动态平滑,消除偶然干扰;
电源层面:12.6V/4.8Ah 锂电池配合功耗管理芯片,支持 48 小时连续工作,相当于传统设备 3 倍续航。
2. 多场景下的效率提升案例
水利洪水监测:某流域防汛项目中,设备以 10 分钟 / 次的频率连续测量 72 小时,完整记录了洪水涨落过程。相比人工每 2 小时测量一次,数据密度提升 12 倍,为洪水演进模型提供了高频数据支撑;
农业灌溉调度:在滴灌系统测试中,用户设置连续测量模式并自定义时长为 24 小时,系统自动生成流量 - 时间曲线,精准计算出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差异,较传统定时测量节省 3 名工作人员的全天工作量;
工业废水比对:第三方检测机构使用 MQ60 对在线流量计进行 24 小时连续比对,通过分析 144 组数据的波动规律,发现了在线仪表在夜间低流量时的系统性偏差,而单点测量模式极易忽略此类问题。
3. 自定义测量时长的灵活性设计
用户可通过 7 英寸触控屏设置 1 分钟至 99 小时的任意测量周期,系统支持:
定时触发:按预设间隔自动采集,适合周期性监测;
事件触发:当液位变化超过阈值时自动启动测量,适用于突发流量事件;
循环存储:当数据量达到 10000 条上限-时,自动覆盖最早记录,确保最新数据不丢失。
4. 曲线显示的可视化价值
连续测量生成的液位 - 流量趋势图,可直观反映:
流量峰值出现时间与幅度(如暴雨径流峰值);
水流稳定性(如工业废水排放的均匀性);
设备异常预警(如传感器被杂物遮挡时的曲线突变)。